青春之哀悼

life2.JPG  

    張綺瑄 諮商心理師

    韻盈人如其名,整個人的氣質就像是首詩,是幅畫。緩慢、清晰措詞精準的表達讓人和情緒困擾很難聯結。困惑的是韻盈除了描述這幾年來持續低落的情緒外,生活中並無明顯的壓力源;不但事業亮眼,家人朋友關係良好,每年還能出國兩趟。筆者聽了好生羨慕,暗自揣想莫非是奢侈的困擾 (好命人的多愁善感)。然而,事出必有因,以上純屬短暫幾秒的突發奇想。

    這時候從個人的發展階段來探索,常能有所收獲。果不其然,年近不惑之年的韻盈其實一直待字閨中。筆者發現實務上個案的困擾,經常能和Erikson 提出的發展階段任務不謀而合。從Erikson的描述中,19-30歲正處於親密關係心理社會發展任務的階段;若能順利完成親密關係的尋覓、建立、學習和體會過程,在與人相處上能夠享有親密感,否則會持續感到孤立。找到契合的伴侶通常是這個階段完成任務的代表特徵;持續尋找的等候者,並非就不能完成此階段的任務,但是,挑戰確實比較大。

  深入探究之後,韻盈不只卡在親密關係任務未完成的危機,其年齡已經面臨下一個階段任務—31-50歲的生產與傳承任務的呼喚。不惑之年對女性而言,在培育下一代,讓生命繼續傳承的可能性幾乎到了尾聲。擁有亮麗事業的韻盈,完成對自己的期待後,豐富的生命經驗卻沒有傳承者,讓這份投入的熱情有延續的意義。因此,看似生活優渥沒有明顯壓力的韻盈,其實常經驗到缺乏意義的空虛感。難怪會有難以捉摸,長時間的低落憂鬱感受。

  類似的狀況也常出現在更年長者個案身上。當人經驗到青春不再,和死亡愈來愈靠近,回顧一生的點滴,若不是心安自在,隨心所欲;就是悲觀絕望,遺憾曾經因忽略、逃避或不願意嘗試而錯過某些經驗的可能性。

  因此,人人都無法避免面對青春毫不留情的流逝。危機不只是中年人的專利。從出生開始,每個階段莫不隨著年歲,面臨不同的心理發展危機。當然,有危機就會有轉機。哀悼青春的同時,掌握此時此刻的青春,正是化危機為轉機的開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桑尼亞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