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就是不能再依賴;依賴就是不夠獨立?

撰文者/ 實習心理師 偉誠

 

最近在中學的諮商室中分別遇到了兩個截然不同的孩子。

 

其中一個孩子A情緒平板地說著:「爸媽從我都還不懂事的時候,最常與我說的話就是叫我要快點獨立,要能自己做好很多的事情,而不依賴他們。所以,我很少跟父母提到關於我自己的事,我很敬愛他們,但是,好像跟他們有點距離,對我來說會自在許多。」

另一個孩子B則是既失落又憤慨地說著:「以前爸媽最在意的就是我,但是現在他們不要我了,他們想要我獨立。我一點都不想獨立,因為我覺得我獨不獨立都一樣,我努力了,他們卻對我的一切指指點點,在他們眼中我只是個長不大的孩子,那為什麼我要長大?」

 

同樣是獨立這個議題,兩個孩子的遭遇與感受卻南轅北轍。

究竟獨立,是否就代表著不能夠再有依賴,依賴是否就意味著沒有獨立?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客體關係理論的學者們提出個體都將面臨「分離」與「個體化」的說法。這是一個個體自我認同的歷程。

個體與重要他人之間,慢慢發展出獨立自主的人我界限,「分離」是一個正常的發展過程,從中獲得與重要他人分開的內在心理成就;「個體化」則是由前述的內在心理成就確認自己可以內在自主,並能接受自己是個擁有獨立能力的個體。

其實,獨立就是懂得為自己負責;知道自己可以自主,知道自己有能力自主的孩子,也才有勇氣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

天底下的父母都希望自己能養出個獨立自主的孩子,每個父母也都擔心自己成為了直升機爸媽,卻仍然會不經意地讓孩子變成了人稱的媽寶。許多的家長常會在放與不放之間拉扯,拿捏如何放手成為了一門永遠學不完的功課。

 

然而,做為家長可以做的並不是放不放手,而是:陪伴孩子,並且讓孩子在陪伴中得以自主。

 

無論是最早提出分離-個體化的學者Mahler,或是提出發展任務與心理危機的學者Erikson,不約而同地提到,對於個體發展自主能力而言,三歲前都在努力的對自己和環境取得控制,從中確認自己有能力完成事情;從而慢慢地體會到重要他人與自己是不同的個體,會出現對於不能再依賴重要他人幫忙的失落與恐懼,陪伴個體接受這樣的情緒,並且清楚地知道自己與重要他人分別是獨立的,不需要害怕失去自己的獨立性。

學者Blos、Hoffman更提出個體在進入青少年階段後,再次面臨到分離-個體化的狀況。青少年在情感方面會出現與幼兒時期相同的感受,在依賴與獨立之間的衝突心理;一方面渴望與重要他人的連結,一方面卻又害怕被控制或是失去自主。青少年必須學習減少對於重要他人、家庭的倚賴,並且在各方面都能夠變得獨立自主。例如:青少年能夠擁有自己獨立的想法、價值觀;有能力處理與主導自己的事情;不再過度的仰賴重要他人的情緒支持、讚美、認可;與重要他人的關係中,不出現過度的焦慮、不信任、壓抑等情緒。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下列幾個簡單的觀念,提供給您:

1. 別讓家長的擔心成為孩子的束縛

往往家長越擔心孩子出錯,孩子就真的會出錯。然後,家長更加地擔心,孩子的壓力卻也倍增。家長的擔心,其實會默默地讓孩子出現更大的焦慮與恐懼,對於自己更加地不自信。相反地,家長若是表現的對孩子越有信心,孩子的焦慮與恐懼反而得到了支持與舒緩。

2. 教孩子釣魚而非給孩子魚吃

孩子需要的是家長的陪伴與指導,而非直接的介入甚至是代為完成。家長直接的介入,像是在宣告著孩子確實不足的能力,當孩子過度仰賴家長的代為完成,更彰顯孩子對於無法自主的無力感。提供孩子適當的指引,並且給予孩子自己作主的空間。

3. 知己知彼

家長與孩子彼此都該清楚知道自己的責任是甚麼。劃清責任的人我界線,家長能夠不逾越界線去幫忙承擔孩子的責任,孩子也知道自己要用盡一切力量來承擔;家長更需要進一步地跟孩子討論與釐清,其他的個體在孩子的生活中又各自擁有哪些責任,例如:老師、鄰居分別在生活中扮演了甚麼樣的角色。

4. 錯誤與失敗/支持與鼓勵

給予孩子勇氣,鼓勵孩子努力的嘗試,嘗試不是為了成功或得勝,而是為了錯誤與失敗;家長能夠容許孩子的錯誤與失敗,並讓孩子知道家庭會是他遭受挫折的避風港。逃避失敗是我們為了保護自己的防衛機制,然而唯有勇敢地面對失敗,才能真正地承擔責任。

 

綜合上述,陪伴孩子獨立的過程,家長可以讓孩子知道:

1. 你可以自己決定要不要去做這件事

2. 你可以自己練習判斷自己是否準備足夠

3. 你可以在遭遇失敗後回到家長身旁抒發情緒、獲得支持

4. 你必須要面對與解決失敗帶來的後果

 

延伸閱讀:

1. Parenting: Raise Independent Children https://goo.gl/RQeG6N

2. 6 Tips for Raising Independent Children https://goo.gl/ZX87Fh

arrow
arrow

    Mrs. Rainbo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