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張綺瑄 諮商心理師
「朋友對我得到憂鬱症都覺得不可思議,說我這麼開朗的人怎麼會得憂鬱症 ?」「我都不認識我自己了…」因為憂鬱症前來諮商的小琪,一直很難接受自己竟然得了憂鬱症,懷疑是否有其他病症看起來很像憂鬱症。
筆者發現普遍大眾對於憂鬱症患者,傾向認為個性負面、軟弱者較容易罹患憂鬱症。實際上,憂鬱症患者並非是特質陰鬱消極或挫折容忍力低的人的專利。如同上述的小琪,一路以來是同事口中的幽默大師;工作效率、能力也是有目共睹;而且,還是很多人傾吐苦水的對象。
其實憂鬱症是一種複雜的神經生理、心理與社會現象,無法用單一特定事件或原因完全說明何以患了憂鬱症。在憂鬱症期間,壓力荷爾蒙(可體鬆)會增加,讓患者更容易經驗到負面的情緒感受,同時也影響了專注力、記憶等能力。患者可能在近期有重大事件,引發早期未處理負面情緒經驗,讓患者喪失了因應負面情緒的能力,而引發了憂鬱症。
自責是憂鬱症患者常見的負面情緒之一。因此,了解憂鬱症並非代表自己的能力不足或人格缺陷,接納自己生病的事實,對於接下來的治療是重要的。事實上,心理學大師Carl Rogers也曾經經歷憂鬱症。
憂鬱症不是一個軟弱者的標籤,相反地,它很像是一位不受歡迎的老師,來協助個人重新檢視自己一直以來承受的壓力,以及未處理的負面經驗或者練習開始更愛護自己。
(本文連結張綺瑄心理師部落格:)
http://jimsonia.pixnet.net/blog/post/132853084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