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社會新鮮人進入職場的高峰期,每位剛走出校門的年輕學子,雖然心中都有些忐忑,但也都莫不磨拳擦掌、躍躍一試,不僅想要得到一份工作,更期待能找到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工作,讓自己可以樂在工作中,但卻有太多人因為對工作有不切實際的想法,不僅無法感受到工作中的快樂,反道是內心的抱怨與倦怠,隨著時間愈久而愈嚴重。我們先來看看以下的案例:
三十五歲的阿偉進入職場已經十個年頭了,工作也已經換了不下十個,其中也有一些時間是處於失業中,因為他深信只要自己不放棄,終有一天可以找到富有變化且有趣的工作,讓自己樂在其中,因此只要對工作感到厭倦時,他就選擇了離開;而三十歲的小花則是從第一份工作迄今已經換到第N份了,每份工作均很難超過一個月,因為小花總覺得自己所找到的工作都需承擔壓力,實在是吃力不討好,因此繼續找尋內心所嚮往的無壓力工作;另外四十歲的大力則是在職場工作近二十年了,與他同期的許多同事都已升上基層主管,唯獨他仍然是一位小職員,他自己也常納悶,自己二十年來都有做好本分的工作,為何每次升遷名單中都沒有他,因此對工作愈來愈感到倦怠。其實他們三位正是對工作有不切實際的想法(即工作迷思)所致。
阿偉的迷思-他一直想找到多變且有樂趣的工作。事實上沒有一種工作的本質是多變有趣的,而是要靠自己不斷從工作中去找到意義,才能樂在其中,不然每份工作做久了,都會變得枯燥乏味,讓人想趕快逃離。就如同演戲、表演的藝人們,在不同的節目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每天五光十色、光彩奪目,可是若無法從中找到工作對自己的意義,日子一久也是會變得枯燥乏味而感到倦怠。
小花的迷思-她尋尋覓覓一個無壓力的工作。事實上每份工作或多或少都會有壓力,如此我們才會去學習、成長,就如同生活一樣,也是會有大大小小不同的壓力伴隨著我們。所以小花該做的,應該是要去學習壓力管理,如此才能提升自己的抗壓性,用來面對生活及工作上的挑戰。
大力的迷思-他認為只要自己本分的工作做好即可。事實上工作中最重視的就是團隊合作,大力只顧自己而缺乏與同事間的互動與合作,造成與同事間的關係疏離,而無法與人共同合作,當然也失去了晉升的機會。
筆者在諮商實務的工作中接觸了許多在職場上不開心、對工作感到厭倦的人,其實有很多人就如同阿偉、小花及大力一樣,是受到工作迷思的影響而對工作有了不正確的認知,並且讓自己陷入不愉快的循環之中。所以,建立正確的工作觀念與態度,絕對是樂在工作的不二法門。
以下引用哈佛大學教授高曼博士研究中提出的廿五項重要的工作態度(工作EQ),提供大家自我檢視,了解自己擁有哪些?需要學習的又有哪些?提升自己在職場的競爭力。
(1)情緒的覺察力(2)正確的自我評量(3)自信(4)自我控制力(5)值得信賴(6)負責任(7)適應力(8)創新(9)追求成就(10)承諾(11)主動(12)樂觀(13)了解別人(14)服務取向(15)願意助人(16)尊重個別差異(17)政治意識-正確解讀組織內、外現實(18)影響力(19)溝通(20)領導(21)催化改變(22)衝突管理(23)建立人脈(24)分工合作(25)團隊能力。
本文作者:葉明哲/綠野仙蹤心理諮商所諮商心理師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