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放輕鬆

relax.JPG  

             張綺瑄 諮商心理師

   「我真得不知道要怎麼和我的女兒相處,我總是要看她的臉色,小心自己說話的方式,可是她動不動就衝出一句話,讓人聽了很傷心…」小佩的媽媽強忍住在眼眶中打轉的淚水,輕柔的話語中,聽得出相當壓抑內心起伏的情緒。「就告訴你不要管我、不要管我,你是聽不懂喔!」小佩氣急敗壞的吼了出來。

  許多認真致力成為有效能的父母,努力從演講、書籍等訊息,吸收親子關係與教養等知識。這本來是件美事。只是筆者發現面對實際親子關係時,這些父母仍然常常挫折不堪,無力感很重。仔細聆聽父母所抱持的理念,並無不妥;問題似乎在於父母內心的焦慮。

  很多時候,父母因為愛子/女心切,不知不覺把生活中所有心思完全放在兒女身上;兒女的一顰一笑,一個擠眉弄眼,有意無意的表情、動作、行為,通通成為父母檢視兒女是否情緒壓力太大、學習適應不良的依據,隨時備戰要介入鼓勵、叮嚀和幫忙。

  父母的焦慮驅使其對兒女的風吹草動過度反應,誤認為某句話、某個行為都有可能是兒女未來可能陷入危險、鑄成大錯的徵兆;內心的警鈴總是頻繁的鳴聲大作。然而,為了要實踐欣賞兒女、說正向鼓勵的話,且能給兒女空間的信念下,父母先是壓抑自己因為焦慮而即將爆發的情緒起伏,接著不露痕跡的溫柔叮嚀大小細節,苦思鼓勵的話語,用心找話題關心其學校生活和交友情形。殊不知父母以為的「不露痕跡」,其實是「破綻百出」。兒女輕易就能快速辨識這些動作的背後其實是包裝過的擔心;因為太多的擔心讓親子之間的話題不再是輕鬆的分享生活瑣事,通通被有特定目的的談話給塞滿了;這些談話目的的背後都是爲了確認兒女不會有問題、不會出錯、不會危險…

  當兒女快被父母過多的擔憂焦慮給淹沒的時候,通常會急切的奮力一搏尋求掙脫。此時冒出來的話語通常不是甚麼好聽的話。而這些不中聽的話,又成為父母更擔憂兒女有情緒、品格或適應上問題的訊號;於是又更加的放大檢視關注其一舉一動,再次引發兒女更大掙脫關注的強烈舉動。如此因果循環到一個更讓彼此筋疲力竭的狀態。

  問題往往不在於父母的態度、語氣或鼓勵太少,而是互動的基礎太多來自於父母的焦慮,使得談話的動機全繞著確認兒女的安全,確保兒女不會出問題的中心打轉。其實只要父母放輕鬆,和兒女談話自然可以閒話家常,關係自然就不會那麼緊張。事實上,當兒女感受到這份輕鬆自在,反而會自然的袒露一些父母想要了解的訊息。

  當然,放輕鬆三個簡單的字對父母而言著實不容易,或許除了單向吸收知識的閱讀、聽演講之外,找一位可信任的專家,透過晤談直接貼近父母焦慮的現實脈絡,以雙向互動的方式,讓所學的理論能夠準確的落實才是直接快速的解決方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桑尼亞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