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者 / 偉誠 實習心理師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在對孩子高度的期望背後,你是否不斷擔憂著自己是個「不夠好的父母」?

 

成為父母,是每個人生命中巨大的轉折;而每個父母,也都是在孩子出現之後,才開始學習如何扮演這個角色。

這意味著,每個父母其實都是戰戰兢兢、沒有自信的。

在這個過程中,很容易掉入社會比較的圈套中,會傾向使用外在目標(例如:孩子比賽獲得的名次、孩子考試獲得的分數)來確認自己的孩子是否表現得宜,從而確認自己是否為一個夠好的家長。

 

如同那句廣告台詞:別讓孩子輸在起跑點。

當成功的價值定義在贏過別人,是否反而透露著大人們的焦慮以及慌張?

如果真的必須透過贏過別人才能確認自己的價值,又怎麼能夠真正地放下自我中心的眼鏡,欣賞自己也欣賞別人?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在我們的文化脈絡中,傳統父母威權的形象,與孩子之間有道橫跨不了的鴻溝。

普遍存在的挑錯的習慣態度,也讓我們的父母容易迷失在以為批評」與敵意」是愛的表現」這漩渦之中。

過於成人自我中心的後果,就是容易忽略孩子內在真正的心理需求。

 

兒童心理學家溫尼考特(Winnicott)最為人所知的論點就是:「夠好的母親」(good enough mother)。

他認為在孩子的照顧中,營造一個讓孩子能夠感受到自己是被愛與接納的環境,是非常重要的條件。

針對孩子不同的需求調整自己以適應孩子,從早期嬰兒的階段給予高度的關注,讓嬰兒獲得充足的安全感,讓他知道即使自己不夠好也能得到父母滿滿的愛;

乃至於漸漸成熟後施予孩子適當的挫折,延宕孩子的需求滿足,成為一個不那麼全能的父母,但卻能讓孩子培養出現實感。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其實,足夠好的父母就只是如此。

1.釐清這個需求是孩子的,還是父母自己的。

2.讓孩子知道沒有人是完美的,但即便不完美,一樣值得被愛。

3.不以世俗外在的標準來界定孩子的表現,真正平心靜氣地欣賞孩子的好;也不以孩子的表現來為自己做為父母這件事情打分數。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心理保健
    全站熱搜

    Mrs. Rainbo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